功果桥:澜沧江上“炸不断”的抗战血脉

功果桥(10月29日摄)。新华网发(刘东 摄)
10月29日,“重走滇缅公路”主题采访团抵达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寻访功果桥这一“炸不断的桥梁”。
功果桥最初名为“青云桥”,仅供行人通行;后滇缅公路修建时,为通汽车改建为钢索吊桥,更名为“功果桥”,成为滇缅公路咽喉。1940年至1941年间,日军出动200余架次飞机对其轰炸16次,投弹近千枚,在日机的狂轰滥炸中,功果桥被炸毁。为保障滇缅公路运输畅通,云龙、永平、昌宁三县军民组成抢修队,在轰炸间隙日夜抢修,创造了“炸不断的桥梁”的奇迹。
2011年,因功果桥水电站建设,将功果桥实施整体搬迁至宝丰镇旁的沘江上。(完)

功果桥的构件(10月29日摄)。新华网发(刘东 摄)

功果桥一角(10月29日摄)。新华网发(刘东 摄)

功果桥一角(10月29日摄)。新华网发(刘东 摄)

位于沘江上的功果桥(10月29日摄)。新华网发(刘东 摄)

仰望功果桥桥头(10月29日摄)。新华网发(刘东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