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雪道”到“场景” 新疆滑雪场四季运营“放大招”
“雪道”变“场景”,一季变多季。11月15日,在第十九届新疆冬季旅游产业交易博览会现场举办的“行业对话”文旅综合交流会上,疆内外旅游部门、旅游企业齐聚一堂,与会代表聚焦滑雪场从单一“雪道”向多元“场景”的转型方向,围绕四季运营的场景营造与实战路径展开深入交流分析。
“滑雪不仅是一项体育活动,更是一种情感消费。”新疆滑雪协会主席、丝绸之路山地度假区董事长李建宏表示。15日,该度假区举行开板节,推出天幕焰火嘉年华等活动,以及20多项冰雪娱乐项目。开板节现场,来自巴西、哥伦比亚的国际舞蹈、杂技团队献上精彩表演,搭配木卡姆演艺、打铁花、烟花秀、无人机表演,打造出滑雪+非遗、滑雪+演艺、滑雪+文化等时尚新场景。
11月18日,将军山、青格里狼山两大国际滑雪度假区同步开板。至此,“中国雪都”阿勒泰四大滑雪度假区已全部开板,以优质粉雪资源与多元服务向雪友发出冬日邀约。
目前,阿勒泰地区已形成以四大国际滑雪度假区和野卡峡野雪公园为核心的“四区一园”滑雪产业格局。今年将打造冰雪大世界,进一步丰富游客冬游阿勒泰的内容。阿勒泰地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史志强说:“对于滑雪场而言,场景打造需突破单一滑雪维度,今冬我们计划引进更多时尚演艺项目与特色山地休闲体验内容,进一步丰富场景层次。”
阿勒泰各滑雪场按照各自特色发展避免同质化,构建差异化优势。比如,将军山以“最好玩的滑雪场”为特色,拥有丰富多样的雪道与地形公园,打造夕阳派对、篝火蹦迪、特色美食等餐饮娱乐场景,近两年还增加了酒吧、水疗、咖啡等常态化业态;吉克普林则聚焦“看景转化为滑雪”,依托优质景观吸引游客参与滑雪运动;可可托海凭借漫长雪期与丰富地形形成核心竞争力;青格里狼山则将滑雪和狼园探秘等内容结合;野卡峡则推出直升机滑野雪等特色体验。
室外滑雪场普遍面临“冬季人声鼎沸,夏季无人问津”的行业痛点,可如今新疆的滑雪场非雪季也愈发精彩。
以丝绸之路山地度假区为例,推出了攀林、彩虹滑道、缆车观光环山游、山地卡丁车、丛林穿越等30余个项目,加之度假区冬暖夏凉的气候优势,夏季的房车营地、酒店、民宿等住宿业态,也成为游客避暑微度假的优质选择。李建宏的目标是持续深化四季运营,通过丰富场景与业态,进一步缩小雪季与非雪季的客流差距。
天山天池国际滑雪场副总经理刘洋介绍,今年夏季举办的天山天池露营大会,将滑雪场雪道变身露营地,涵盖“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服务,同时借助历史、人文资源进一步丰富景区业态内容,打造夜间活动,引导游客实现两日过夜游。
意大利天冰集团中国区营销总监吕胜明表示,室外滑雪场应多围绕“春季踏青、夏季玩水、秋季探秘、冬季滑雪”布局,但需结合自身特点进行优化。冰雪资源结合较好的滑雪场可打造高山赛事,位于景区内的滑雪场可与现有游玩设施联动,离城市较近的滑雪场则可深度结合文化、商业、娱乐资源吸引游客。
同时,吕胜明建议抓住滑雪人群年轻化、单板爱好者追求时尚的特点,在场景设置中融入更多潮流元素;针对家庭滑雪消费场景,进一步分层细化服务,带动陪同孩子前来的亲属消费,拓宽客群范围。
北京自然力量科技贸易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周航认为,滑雪是一个进阶过程,市场培育需注重赛事引流,通过赛事传播普及滑雪文化与知识。四季运营不仅是滑雪场的课题,更牵动相关产业。该公司在全国有40多家滑雪装备零售店,他也一直在密切关注“雪季后做什么,玩什么”。他建议,滑雪场可聚焦夏季共性运动需求,发展山地运动、度假观光等业态,提升游客消费黏性,同时依托避暑需求打造夏季核心吸引力,实现业态共生发展。
新疆旅游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张晓宇表示,目前,新疆滑雪场正以场景创新破局单季运营瓶颈,雪季营造滑雪+非遗、滑雪+演艺、滑雪+休闲等复合场景,非雪季拓展山地运动、露营度假、低空探索等多元业态,实现“一季旺”到“四季兴”的跨越,全面激活新疆冰雪文旅全季消费活力。(记者 张小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