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铸丰碑,中建八局轨道公司阿坝州若尔盖市政工程项目奋斗纪实
国庆之际,当烟火绽放于天际,有一群人的身影依然奔忙在雪山与高原之间。他们以山河为卷,以汗水为墨,在川西的苍茫大地上书写着一条条穿山越岭的“攻坚之路”。此刻,让我们将镜头对准他们坚定的目光。这篇中建八局轨道公司阿坝州若尔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攻坚纪实,致敬所有把奋斗刻进山河的建设者。
在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海拔3500米的雪域高原上,若尔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加速推进。作为县委、县政府落实“精城优镇、强村带户”行动的重点工程,该项目肩负着打造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阿坝典范、若尔盖示范”的使命。面对高寒缺氧、气候严苛、沟通不畅等重重考验,项目团队始终秉持“使命必达”的铁军精神,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扎实推进唐克镇“精城优镇”行动落地见效,奋力建设一座“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的高原明星小镇,让雪域高原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面对高寒缺氧、地质复杂、环境恶劣等重重挑战,项目团队始终以使命在肩、奋斗为本的姿态攻坚克难,在守护质量与安全的同时,也传递着温暖与关怀。正是这份坚守与担当,让他们在雪域高原上脚踏实地、稳步推进各项工作。
项目管理团队和施工班组大多来自川渝低海拔区域,绝大部分人员进场后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据统计,约有600名施工作业人员因不适应高原环境而提前退场,占进场工人总数的三分之一。项目管理部采取加强高原反应安全教育和应对措施指导,通过配置吸氧机和小型吸氧罐作为保障手段,并与地方医疗机构建立应急机制,在确保施工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全力保障生产进度,促进项目履约。
项目于4月底正式进场施工。彼时夜间气温仍在0℃以下,冰雪方才消融,寒风凛冽、人迹稀少,唐克镇的大部分商铺尚未开门。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项目部仅用一周时间便实现全面组织施工,展现出“开局即冲刺”的铁军风采。进入6月,全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酷暑,而唐克镇仍雪花纷飞,期间更遭遇十余次冰雹,单月降雨超过16天。抢工关键期,建设者们不畏风雪,坚持作业,项目部及时为一线工人送上姜茶和冲锋衣,不仅传递了企业的人文关怀,也有效保障了施工进度和项目推进。
项目位于藏族羌族少数民族居住区域,项目团队以真诚和尊重为纽带,通过组织文化交流活动,让项目人员学习当地民俗风情,让当地居民了解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双方在相互理解中建立起深厚情谊。聘请了多名藏族、羌族同胞担任交通疏导员和社区协调员,既解决了部分居民的就业问题,又发挥了他们熟悉当地情况的优势。这种"属地化+专业化"的工作模式,不仅保障了工程进度,更促进了民族团结,让项目建设成为增进民族感情的纽带。
在唐克镇旅游旺季期间,项目团队以匠心精神和精细化管理,实现了工程建设与旅游发展的和谐共融。面对日均6万余人次的旅游高峰,团队创新采用"分时段、分区域"的精细化施工方案,通过科学统筹和智能调度,在确保工程进度的同时,最大限度保障了旅游交通畅通。特别是在主街区域实施的分段交通导改措施,既满足了地下工程施工需要,又有效维护了旅游秩序,赢得了当地居民、商户和游客的一致好评。这种建设与运营并重的做法,充分展现了项目团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专业管理水平,为高原旅游小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实践。
雪域高原上,铁军精神在风雪中淬炼,在坚守中升华。若尔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仅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一段铁军奋斗的壮丽篇章。每一条铺就的道路、每一处矗立的构筑物,都凝聚着建设者的智慧与汗水。正是他们用责任与担当,点亮了高原小镇的希望之光。未来,项目团队将继续以“使命必达”的信念和“一流铁军”的标准,全力推动项目高质量履约,为建设和谐美丽的新若尔盖、为民族地区振兴发展贡献坚实力量。(黄森源)